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观澜亭|从一根竹竿,谈防溺水的难与易

时间:2023-08-10 17:22:18来源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王瑛琪


【资料图】

据大众日报8月9日报道,菏泽市单县在重点水域投放了10000多根竹竿。这并不是普通竹竿,而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救援竹竿。

竹竿每根长约6米,固定在桥栏、顶杆、树木等明显位置,上面粘贴醒目的蓝色救援专用标识。一旦有人落水,周边群众可以第一时间取下竹竿,一头递给落水者,实施紧急救援,同时也降低了施救者的风险。

时值暑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其中的56%,远高于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的意外伤害。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溺亡群体大多为农村地区孩童,发生地80%以上为野外。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等原因,农村娱乐设施匮乏,孩子们日常生活单调;另一方面,不少孩童由老年长辈看管,他们精力有限,很难实现有效的监管。而且农村水域错综,情势复杂,并且通常伴随着安全警示牌不全、专业巡逻看管缺失等问题。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农村中小学生防溺亡从来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答题。今年5月份,教育部发布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预警,明确提醒各地要以农村地区学校、村庄周边和学生上下学沿途水域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措施。各地应以农村地区为防溺水重心,不断调整政策落地形式,将农村中小学生溺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首先,中小学生溺水很大程度上是对水性认识不够、缺乏安全意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当前中小学生游泳课程开设和普及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在师资力量和正规场地缺乏的农村地区尤甚。加强对农村地区开设游泳课程的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在溺水事故高发地区开设游泳课程,而不是在具备开设游泳课程条件的学校优先进行普及。

其次,针对农村缺乏凉爽的避暑条件、安全的亲水环境,以及有吸引力的公共文化替代型活动这一现状,可以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为农村孩子提供消暑的去处,或者利用当地水塘资源,建设农村地区的简易游泳池,并安排专人管理,以此来减少孩子们野游的风险。

此次单县所开展的救援水域布设活动,在辖区栈道、桥梁、闸口及经常有人下水游泳或钓鱼缓坡等易发生落水的重点区域投放固定溺水救援竹竿,用经济有效的方式解决了野外区域溺水施救不及时、一人溺水全员搭救最终全员溺水等情况,可以在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同时结合防溺水安全提示的张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戏水时对水域安全的警觉性。

暑假是孩子们一年中放松休闲、自我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事故频发期。防溺水,这是个老话题,而在个别地方却成了老大难。关于防溺水,每年媒体报道过不少地方的创新探索。在这个媒体发达时代,借鉴学习外地经验举措的便捷性早已大大提高。分析农村地区溺水事故背后的问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改进,总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溺水不易,却也不难,其中关键在于有没有那颗心———真正用心用情去做好这件事。做好防溺水,它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它关乎降低农村孩子溺亡率,也关乎农村孩子安全的童年。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